技术有什么未来?


  最近在做一个电梯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在电梯里安装一块电视屏。当电梯出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它与电梯应急中心取得联系从而得到救援。

 

  这本身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儿,电梯出现故障时,相比于打电话求援,它可以视频交互和自带GPS,同时不必担心手机信号的问题,能更好的安抚被困人员。

  我们几个人围着它,想搞清楚它的电力、驱动、信号、网络这些系统是怎么集成的。最后觉得,这玩意还挺先进。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假如电梯故障是停电引起的,屏幕自带电池不用担心,但是我们的网络设备是需要供电的呀,停电了就没有网络,那么屏幕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这时不知道谁提了一句,”没关系,反正这玩意 主要 是用来放广告的。”同事都深以为然,这个问题就这么略过了。

  一个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的东西,主要只是用来在电梯里放广告,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感到技术完全为消费服务,消费成了席卷一切的力量。

  回家后,我继续在想这个问题,惊恐地发现,消费早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和归宿。可是这样做对吗,技术完全用来为消费服务?

  Linus在其自传《Just for Fun》中总结人生的三种需求,大意如下:一是生存、二是社会化、三是娱乐。Linus在其书中最后写到:“而我,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知道技术是不能够驱动任何事物的。是社会在改变着技术而不是相反。技术仅仅是限定了我们所能够做的事物的边界,以及能够以多大的成本来做。 技术,就像它所创造的设备一样,至少迄今为止是天生愚蠢的。它之所以令人感兴趣的是仰仗着你所能够用它来实现的东西,它背后的驱动力实际上是人类的需求和兴趣。”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前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鼓吹消费文化,企图建立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人生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所谓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很大程度上是将人类异化成消费工具。

《搏击俱乐部》里布拉德皮特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非常的愤怒。

  《瓦力》描述了未来的人类世界是一个富裕社会,技术高度发达,一切生活问题都能自动解决,甚至都不用你动手。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人类都胖得站不起来了。但是也没关系,因为不用站起来,技术就都帮你搞定,所以人类也不再在乎当直立动物了。

        

  这就是技术的未来吗?